close

  互聯網如洪水猛獸,摧枯拉朽,毫不留情地摧毀了一個舊世界的經濟和信息秩序,把能攪合的行業都攪合個地覆天翻。一時間,互聯網思維充斥著電商、旅游、訂票、即時通信、電視、新聞、手機、米粉、鮮花等各行各業,你言不提“互聯網思維”都不好意思說你是這個時代的人。然而,當互聯網的顛覆力量覬覦汽車行業時,卻遭到了冷眼旁觀。在老王看來,現階段,車聯網雖然“錢景”廣闊,卻依然處於起步階段,互聯網試圖單槍匹馬顛覆汽車行業,只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這一期,老王就深入地給大家解析下“白富美”互聯網行業和“高富帥”汽車行業的“八字屬相”,給這波車聯網熱潮去一下 “虛火”。
  “屬相”不合:汽車終端不是信息呈現載體
  互聯網和硬件的結合,汽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談論車聯網最多的卻是互聯網企業而不是汽車企業。老王在《車聯wang談》第一期《解密尷尬的車聯網》里提過,相對於PC、手機和電視這三種終端天生承載和傳遞信息的根本功能,汽車是以載人載物位移為主要功用的。對於駕駛員和乘客來說,有沒有信息呈現是次要的,駕駛過程的安全、舒適、速度才是主要訴求,汽車的信息承載部件也由此淪為次要功能體。所以,當我們關註手機、電腦、電視時,都會註重“芯”的能力、“屏”的大小以及聯網模塊的速度,而關註汽車時卻主要考慮發動機、剎車、檔位、懸掛及內部空間等。這就明顯的說明,汽車這種終端天生與互聯網的距離比其他終端要遠,所以互聯網模式要進入汽車行業,確實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探索。
  “家規”不合:安全性規範限制信息獲取
  在互聯網行業里,即使一個帶有病毒的軟件,基本也不會涉及生命危險;但是汽車行業不同,每一款汽車進入市場,都必須提供足夠多的安全保障。老王在《車聯wang談》第三期《樂視造車“譜”該往哪兒“靠”》里分析過,駕駛場景限制了駕駛員的信息獲取能力,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必須要“眼路同向”、“不能深度思考”。因為獲取信息的複雜交互行為和對信息的思考過程,都會幹擾駕駛員從而導致行車危險的發生,所以互聯網這種以傳遞信息才能夠產生顛覆能力的商業模式,從“傳遞信息”這個環節就難以對汽車及其車內的駕駛員產生突破。而且,真正的車聯網是開放性的,汽車有兩萬多個零部件,從出廠到報廢要行駛上百萬公里,須要應對各種複雜的天氣和路面狀況。如果廠商把信息開放給公眾,車主在駕駛過程中被黑客入侵,修改駕駛命令,出了事故就得不償失了。
  “時辰”不合:非駕駛員的碎片時間不能被汽車占有
  有人說了,老王你只研究了汽車終端和駕駛員的特性,互聯網確實對其難以侵入,但車圈裡現在很多人都很熱衷“后座經濟”,后座乘客總該可以從容地和車後屏進行交互了吧?好吧,老王覺得,后座經濟也有點兒沒事找事自我YY的感覺。道理很簡單,你開車時從反光鏡看看,后座的人是看手機的多還是看車載屏幕的多?手機毋庸置疑成了個人離不開的信息終端。在乘車過程中,乘客為什麼要操作那個不熟悉的車後屏,而不去用自己的手機呢?我想,只有兩種場景,一種是車後屏正在播放的是一下就引人入勝的內容,另一種是用車後屏及其聯接的車內網絡去上網可以省下自己的手機流量。
  “門第”不合:汽車聯網的條件最弱
  實際上現在車聯網只有車,沒有網,這是互聯網目前難以逾越的鴻溝。我們想一下我們經常使用網絡的場景:在家、辦公室或者街邊的公共場所,往往有固定接入的網絡;我們徒步移動,大多數場景下能夠去的地方也是有網絡信號的聚居地。而我們駕車時,由於汽車延長了我們的腿,使我們短時間內的活動範圍加大,經常會跑到信號覆蓋不好的高速路或者人煙稀少的區域,而汽車的聯網條件目前只有3G/4G,所以信號覆蓋和穩定性會是很大問題。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3G/4G的資費太貴,使用成本明顯太高。
  “觀念”不合:汽車行業產業鏈難以被顛覆
  人們因為用了百度,所以書店和報攤不太好過了;人們因為用了微信和QQ,所以電信運營商不太好過了;人們因為用了淘寶、京東,所以零售商店不太好過了……由於互聯網這種媒體介質能夠使得信息流加速、信息對稱性加大,所以他們往往能夠成為人們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更便捷渠道”,而這個“渠道”的先進性,就會顛覆“原有渠道”。所以在“生產者——渠道——消費者”這樣的經濟模型中,如果生產者和渠道是分離的,那麼互聯網就能夠去顛覆原有渠道。比如,百度搜索的內容生產者和內容分發渠道是不同的,以前是通過書店和報攤傳播,現在被顛覆了;淘寶天貓所銷售的產品,其生產者和銷售渠道是不同的,以前是通過零售門店銷售,現在被顛覆了;微信和QQ的信息生產者和信息傳遞渠道是不同的,以前通過電信運營商的短信、彩信等,現在也被顛覆了。然而,汽車從生產出來就是個專業品,而且用戶購買汽車之後,不同於購買手機、電視、PC那樣基本上和銷售商就沒關係了,而是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保養和更換零部件,而這些零部件及其服務都在汽車製造廠所掌控的4S店體系內。也就是說,汽車的生產、渠道和售後服務是緊密結合的,互聯網無法從信息的快捷性上去顛覆渠道。舉個例子,互聯網再怎樣吸引用戶的眼球,修車還是得回到4S店去,沒有維修車間和設備,大家總不能把車開到天安門廣場去接受服務吧?產銷一體化特性沒有給互聯網以顛覆的可乘之機。所以,這還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造車的年代。
  “風俗”不合:互聯網思維和製造業思維的不兼容
  車聯網蛋糕看起來很美,吃起來卻不容易。那麼,汽車行業能不能自己互聯網化呢?老王看來,也很難。歷史上看,汽車製造講究的就是生產過程控制的嚴謹、生產線的規範,這種思維就是典型的製造業思維。汽車的製造過程非常複雜,涉及諸多零部件的規範引入和質量控制,所以,汽車製造的過程本身就像一部機器的運轉,目標是不能出半點差錯,關乎人命,也關乎車廠的品牌。這種面向製造業的思維是以穩定為主的,而穩定又是以中規中矩、刻板為準則的,幾乎不允許任何發散,所以在汽車行業,多數都是以傳統製造業思維為職業素養的。互聯網思維則不同,它要求不斷的創意、變化,以用戶粘性為核心,不斷超出用戶的想象,而這種思維的核心是“以最低門檻和最快速度吸引大量用戶群並追求用戶對服務的使用粘性”,然後,通過大量的用戶流量所帶來的自身影響力尋租。所以,互聯網思維往往伴隨以“免費”、“用戶至上”、“快速迭代”、“可以有缺點但是不能沒有特點”這樣的標誌性口號,而這種思維和傳統汽車製造與服務行業從本質上是有天壤之別的。如此來看,汽車行業的人想互聯網化,從基因上就不可能,而互聯網行業的人想弄明白汽車製造,也確實有些天方夜譚的嫌疑。兩者如何去瞭解對方,去與對方磨合這是個難題。
  “性格”不合:角色定位衝突
  汽車行業,車廠從一開始就是當仁不讓老大。多少年來,車圈已經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車廠是傲慢的”。互聯網行業也同樣有一群霸氣十足的大佬,富可敵國,指點江山,動輒就是收購和顛覆。車聯網行業,用互聯網的思維去結合汽車產業,好比邀請汽車廠商和互聯網兩個大腕都要參演的大劇,彼此都想做主角,這是最難平衡的問題,雖然劇情懸疑不斷,可怎麼演下去,也確實令人頭疼。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各大汽車製造商也都在積極投入智能汽車的製造,避免互聯網巨頭主導汽車產業走勢,以免此前在手機製造領域發生的蘋果顛覆產業鏈的事件再一次發生在汽車行業里。
  “水土”不合:行業積澱和思維深度不夠
  車聯網作為一個跨界科技產物,沒有前車之鑒,所以每個業內人士都在黑暗中摸索。就像前面提到的,由於汽車從終端、到場景、再到行業特性的巨大差異性,完全照搬互聯網的思維和模型去變革汽車產業,指望對其顛覆式升級,在沒有深度的分析和思索之前,就開始一知半解地動手去做,這種思想就如同邯鄲學步。車主、駕駛員、製造者、銷售者、購買者、維修者、增值服務提供者……所有這些用戶的“痛點”和“癢點”到底在哪裡?車上、車下的應用場景和使用行為到底是什麼?網絡接入汽車之後到底能帶來哪些前所未有的使用服務?很多車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根本沒有深挖汽車行業,也沒有瞭解互聯網思維的真諦,甚至沒有瞭解用戶需求,就試圖用對汽車的信息化、科技化過程來教育和改造用戶行為,甚至錯把研究“物”的製造業思維當成了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這都難以對車聯網行業產生真正的正向影響和推進價值。所以,積澱沒有到位,思維深度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無人能夠妄言用互聯網思維來顛覆汽車行業。
  以上是老王涉足車聯網行業這麼多年來的一些個人見解,難見全山。每當聽一些同行和似乎很瞭解車聯網的記者,隨意地拋出“互聯網思維來做車”、“互聯網思維顛覆汽車行業”、“互聯網思維重新定義汽車生活”之類的激進式觀點,想到車聯網生態圈的良性發展,老王總是坐立不安,如鯁在喉。雖然,互聯網科技必將重新塑造人們對汽車的認知,但在老王提出的上述八個問題沒有找到答案之前,不應該貿然提出那些過於商業化的主觀論調。互聯網確實應該能夠優化汽車產業及其生態鏈上的部分環節,但是現在談“顛覆”,著實有點為時尚早。目前,互聯網只是邂逅了汽車,未來能否成家立業,共同承擔的移動終端和開放平臺的責任,尚需時日和市場的考驗。  (原標題:互聯網戀上汽車:相愛沒有那麼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azxojt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