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此時,年過五旬的新海巷自建3號樓居民郭小萍就要收拾包袱準備回娘家過冬了,因為自家樓里沒有暖氣,每年冬天最冷的兩個月只好外出“寄居”。然而今年冬天,郭小萍坐在暖暖和和的家裡,特別安心和幸福。原來,今年,在迎澤區委區政府、廟前街道和新建路一社區的共同努力下,這棟入住23年的回遷樓已經於11月12日通上了暖氣,全樓60戶居民再也不必擔心受凍了。23年無暖氣新海巷自建3號樓緊鄰南海子公園,地理位置極佳,但該樓的內外環境卻“臟、亂、差”。由於一直沒有暖氣,樓前後蓋滿了臨建,裡面堆放著雜物和煤炭;樓道里堆滿蜂窩煤和焦炭,出入都很困難。由於常年堆放煤炭,樓道里黑乎乎、髒兮兮,外人根本不敢獨自進樓。該樓本來布有暖氣管道,但多年來一直未能併入集中供熱管網,也未實現區域供熱。23年來,居民們一到冬天就各自想辦法過冬,有的安裝“土暖氣”,有的燒火爐,有的用電暖器,還有的外出“寄居”。其中,像郭小萍這樣投奔親友的居民,大約有三分之一。解決供暖難題今年,新建路一社區將該樓的情況反映到廟前街道,街道又反映給迎澤區委區政府。區委區政府決定,剋服困難將該樓併入集中供熱管網,並由區里負擔一次和二次管網接入費用。廟前街道和新建路一社區也將該樓的供暖問題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今年7月份,新建路一社區工作人員開始上門征求居民意見,核算供熱面積,同時尋找距離較近的熱源。9月份,社區與距該樓較近的一家單位協商好,由設在該單位區域內的供熱站向自建3號樓提供熱源。隨後,社區協調居民收取三次管網接入費用。錢收齊了,眼看要施工了,社區接到那家單位通知,供熱管網的圖紙找不到了,無法施工。社區只好再次尋找熱源,施工期無奈被推遲。10月份,社區終於與附近另一家供熱站協商好,由該站向自建3號樓提供熱源。10月中旬,管網接入工程終於開始施工。老樓變暖和了11月12日,隨著工程全部完工,該樓終於通上了暖氣。為避免個別居民不交取暖費影響大家,社區還幫該樓實現了一戶一表改造。與此同時,社區組織居民拆除了樓前屋後的臨建,樓前的馬路由原來的一米多寬變成了3米多,樓後也騰出一塊100多平方米的空地,將改造成羽毛球場。社區還組織居民將樓道積存的煤炭處理乾凈,整治了樓內環境。樓內外雜物清理後,樓內外還進行了粉刷,家裡變暖,環境變美,全樓居民心裡美滋滋的。本報記者侯慧琴  (原標題:23年“無暖樓”今冬告別煤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azxojt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